千万+播放量视频背后的故事→
6月19日凌晨,广州退役军人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(以下简称“救援队”)一行11人从怀集抗洪救灾现场归来。此前的数十小时,他们累计搜救转移当地受灾群众70余人,输送救灾物资20余船次,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截至目前,救援队的抢险救灾视频全网播放量已突破千万,并在持续攀升,点赞量和好评数过万,其中不乏来自怀集人民的感谢。


奔赴抗洪一线,
甘做洪流中的“逆行者”
据悉,受台风“蝴蝶”及高空槽和季风的先后影响,6月中旬,肇庆市怀集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,全县各地普遍受灾,内涝严重。接到怀集县政府求助后,救援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全面部署应急救援工作。

6月18日一早,11名经验丰富的救援队员迅速集结,分两批次携带3艘专业水域救援橡皮艇、发电机、卫星电话及破拆工具等装备,分乘4台救援车辆火速驰援怀集。同时他们还联动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等力量,全力投入受灾区域群众搜救转移与救灾物资运送任务。
与“死神”赛跑,
开辟“生命通道”
抵达怀集后,当地县城水面已超警戒水位4米以上,道路、桥梁及低层建筑被洪水淹没,众多居民亟待救援。救援队员们凭借过硬技能,驾驶橡皮艇在街道楼宇间穿梭,搜寻被困群众。
面对复杂水情与潜在危险,他们不惧艰险、逐户排查、耐心安抚,不断将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,搭起了一条水上“生命通道”。

在执行任务期间,队员周李庆发现一名群众失去意识、没有脉博和呼吸,命悬一线。他立即跪地实施心肺复苏,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,并在队友的配合下,成功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。
紧接着,救援队接到一位女士求助:其丈夫和6岁孩子已经失联两天,生死未卜,家中还断水断粮,情况十分危急。队员们顾不上片刻休整,立即驾驶橡皮艇再次冲入激流,几经周折,成功找到被困人员,并送上饮用水和盒饭。
这些善意举动让求助者感动得热泪盈眶,她紧握队员的手连声道谢:“非常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,没有你们,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
在怀集中学,400余名师生被困校内已达两天,面临断水断粮的严峻困境。由于学校正门水流湍急无法通行,队员们毅然选择绕行400米,克服重重困难,将一箱箱救灾物资搬运至学校,缓解了师生们的燃眉之急。
不辱救援使命,
彰显“红棉”担当
6月18日22时许,怀集县城主要受灾区域洪水渐渐退去,连续奋战十多小时的队员们瘫坐在泥水中,被洪水泡得发白的手脚布满伤口。
此次救援行动中,救援队共安全转移受困群众70余人,输送救灾物资20余船次,在湍急的洪流中筑起了一条条救援生命线。

近年来,南沙区致力打造“红棉双擎”大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,以“红棉老兵”志愿服务和“红棉应急救援”双引擎驱动,不断激发“红棉老兵”先锋力量。卜占从勇救落水女子、徐大鹏挽救心梗患者、王国梁断桥拦车等先进事迹相继涌现,在全区凝聚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广泛共识。

南沙区正集中力量锻造应急救援精锐队伍。
现已组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179支,吸纳退役军人、热心市民等志愿者1160人;
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2800场次,服务群众近5万人次;
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与湾区城市联训,参与应急救援及大型活动保障,累计开展活动176场,举办公益急救培训覆盖5000余人次,为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文字:张丁璞
通讯员:黄茵
图片:通讯员供图
编辑:林春萍
校对:叶雅欣
二审:梁思静
终审:黄增才
签发:齐华伟
出品:南沙区融媒体中心
投稿邮箱:nanshanet@126.com
(本文由“广州南沙发布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
